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本院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商贸物流学院防疫期间线上教学明白纸(一)教学理念与模式
[字号: ] 2020-04-24    阅读次数:    作者:

本学年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院根据学校要求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至今已进行至第十周,由于大部分课程完全使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全体师生来讲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挑战。

十周以来,参与线上教学的全体师生通过各种渠道提出许多关于线上教学相关问题,综合来看这些问题涉及教学理念与模式;在线教学策略;微课制作;在线授课协作工具使用;教学技术技巧;学习平台操作等多个方面。

现教师与教学服务部通过汇总常见问题,并根据我院线上教学实际情况以教学明白纸的形式为全体师生解疑答难,希望对老师和同学能够有所帮助。

明白纸根据常见问题类别分为八大模块:第一,教学理念与模式;第二,在线教学策略;第三,微课制作工具的选择;第四,微课制作方法和技巧;第五,在线授课协作工具使用;第六,教学技术;第七,教学技巧;第八,线上教学平台操作。

一、教学理念与模式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有意义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按照其效果划分为与“机械学习两种类型。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表示的观念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如一个表象、一个已经有意义的符号、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命题)有联系。只要能建立起这种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就必然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是否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法: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3.接受学习模式

所谓接受学习( reception learning),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接受学习区别于发现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井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低级的接受学习主要表现为呆读死记、“一知半解"、“半通不通"。高级的接受学习则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通”或"融会贯通"等等。总之,不能认为接受学习是低级的。

4.发现学习模式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发现学习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应科学应对。

5.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

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子要学习的材料(因此属于下位学习),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析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6.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教室),是指教学中课堂上和课堂下的功能的翻转.相对于传统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课下学生做作业的教学模式,“雪转课堂”中,学生在课下自学课程内容,课堂上做应用练习和/或讨论。

具体说来,“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录像,阅读教科书,或者网上查资料,弄懂课程内容,将问题和思考带到课堂.课堂上,老师默认学生对课程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便不会再事无巨细地从头讲解课程内容,而是主要解答学生问题,澄清相关概念,启发课堂讨论,应用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做相应的应用练习或者测试来进一步强调,巩固,加深,或延伸相关知识.“翻转课堂”教学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知识点会反复5次出现,即:(1)课前自学,(2)课堂测验,(3)课堂讨论,(4)课堂作业/练习,(5)课后大型作业等。

这样,学生在反复接触,自主思考,共同讨论,和多次练习中,做到融会贯通,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理解、深入、巩固、并应用的渐进过程。

7.混合式学习

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步骤

●准备(最初准备):最初的准备步骤,让学员了解基本的技能和大体的框架,帮助学员改进学习的技巧,以帮助学员顺利进入下一步骤.学习途径:现场或者虚拟的介绍会、课堂、面对面交流、电子邮件、传单、电话、网站、公告、时事通讯、预习等。

●阐述(跟学生说):这一步骤旨在向学员阐述所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和关键概念,以及该学习对他们的价值.学习途径:课堂、在线学习、电子书、事前评估、技能指导、项目清单、计算机、术语表、文章、职业工具、业务手册、CD、视频、录音等.

●传授(给学生看):这一演示步骤着重讲解程序、原则、概念和流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技能.学习途径:在线学习、情境模拟、评估、技能指导、文章、书籍、工作协助工具、工作手册、CD、视频、录音、以决策为基础的情境模式等.

●尝试(让学生做):这一步骤帮助学员在安全环境中体验新技巧,以强化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并达到长久保持的效果.学习途径:虚拟会议或工作组、课堂、模拟、同事间角色扮演、个人指导、虚拟会议向导.

●评估(检查学生):这一评估步骤向学员提供了在安全环境中应用新技能的效果的反馈,从而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该技能.学习途径:在线学习、事前评估、事后评估、测试、学习向导.

●支持(支持学生):这一辅助步骤通常是进入正式工作环境中的第一步,学员可以在这里选取正式学习中获得的原理、概念等关键知识.学习途径:电子邮件、常见问题解答、专家咨询、虚拟或传统会议、电话、评估反馈、网站、视频、工作协助工具、聊天室、头脑风暴、帮助台等。

●指导(教导学生) :指导步骤提供了来自资深经理人、同事、导师和专家的幕后支持,让学员能综合自己与他人的经验。学习途径:虚拟会议、课堂、面对面交流、电话、email、 座谈会、即时通讯等。

●互助(学生内沟通) :互助步骤让学员在团体内和其他学员共同解决问题,这一步骤加深了学员对于技能的理解。学习途径: Email、 电话、虚拟会议、课堂、面对面交流、座谈会、角色扮演、工作组等。

8.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即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 (HIBL) ,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的理念、方法、模式,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探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模式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做中学”学习模式和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做中学”学习模式

“做中学”(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实施科学教育的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做中学”强调通过做科学来学习科学。

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一-动手做实验-- -观察记录-- -解释讨论- --得出结论-- 表达陈述。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活动而学习,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为理解实验所带来的东西而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进行实验的某些情况而提出建议。在美国,大部分做中学活动和课程都是整合到具体学科中,这些做中学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通过亲手操作的活动来学习知识。在法国的《小学科学教学动手做活动指南》中,还列出了“做中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情境探索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有两点:

(1)为不同类型学习者设置适合于他们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特定情境,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选择适当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

(2)通过在-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者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情境探索学习。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指导者”。

9.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应当为学习者建构一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它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由五个步骤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10.任务驱动式学习(“抛锚式”学习模式)

抛锚式学习环境的概念是Vanderbilt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提出来的,所谓抛锚式教学,其实质是将教学“锚接”于(即安排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而且各个“锚点“(伴随的教学事件)都能够提供多课程的延伸.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大情景能够支持学生进行持续的探索,学生能够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间内从多种角度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求解.抛锚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特别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料);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11.问题驱动教学法 (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解决问题.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

●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问题.这一步骤不仅仅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内容,还要较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是成功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基础。

●分析问题。这一阶段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常常让全班同学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也可以全体同学分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此阶段主要是发挥引导作用,当讨论发生跑题或者学生们误解问题的本意时,给予及时的提醒和引导。

●解决问题。即在上一阶段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可以让学生用报告的方式与全班进行交流。

●结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估、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评价内容为小组整体表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合理性、个人贡献等。

1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有:

●澄清或识别问题,通过讨论和提问,学生识别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清晰而明确地陈述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思路。

●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一个初步的研究计划。一般来讲,学生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来制订研究计划:“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已经了解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为了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你将要做什么?”当然,这个研究计划还会随着后来新想法、新信息的出现,而加以适时调整与修订。

●按计划采取行动,通过诸如问卷、观察、访谈、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事物作品等形式,去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

●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处理,或者对原有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或者对各种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行比较,选择一个最佳的答案。

13.九段教学法

加涅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因此教学程序应当与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根据这种观点他把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内部的心理活动分解为九个阶段:引起注意一告知学习目标一刺激回忆一呈现刺激材料→根据学习者特征提供学习指导一诱导反应一提供反馈一评定学生成绩一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相应地教学程序也应包含九个步骤。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返回    打印     关闭